輪式過孔型架橋機的過孔機構通過多支腿協同、液壓驅動與智能控制實現整機移位,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支腿交替支撐與驅動系統聯動,將主梁逐步前移至下一橋墩位置。該機構由前支腿、中支腿、后支腿及驅動系統組成,通過模塊化設計與動態載荷分配實現復雜工況下的***過孔。

支腿協同與驅動機制
過孔過程分為三個階段:
前支腿定位:前支腿通過三角滾輪式結構支撐主梁前端,其豎支腿與斜支撐形成三角形穩定框架,通過伸縮套調節高度(適應 ±20‰縱坡),下部回轉梁與橫移梁實現 ±15° 轉向,確保主梁前端***落于前方橋墩頂面。此時前支腿底面需高于臺帽 200mm,避免刮碰。
后支腿驅動:后支腿采用 C 型鋼結構框架,兩側 12 軸 32 輪組通過變量泵 - 馬達液壓系統驅動,實現 0-3m/min 無級調速。當主梁前端定位后,后支腿驅動輪組與前支腿滾輪形成三點支撐,推動整機縱移,同時中支腿通過液壓懸掛系統均衡輪組載荷,確保松軟地基上的接地比壓≤0.6MPa。
中支腿輔助平衡:中支腿托梁通過縱移驅動機構同步前移,與前、后支腿形成力矩平衡體系。在 20‰縱坡工況下,中支腿液壓平衡閥自動補償輪軸豎向位移,使主梁水平度偏差≤1.5‰,同時通過橫移油缸實現 ±1.5m 橫向微調,適應曲線半徑 R5500m 的架梁需求。
曲線過孔與安全冗余
在曲線工況下,前支腿回轉梁與中支腿橫移油缸聯動,PLC 根據激光測距儀實時數據動態調整各支腿行程差,使主梁以曲線擬合方式過孔,橫向偏差控制在 ±15mm 以內。安全設計包括:①防溜坡控制采用延時釋放抱閘技術,避免坡道啟動溜車;②機械鎖定銷軸與液壓鎖形成雙重保險,可承受 1.5 倍額定載荷;③稱重傳感器實時監測支腿壓力,超限時自動停機。
液壓控制與同步精度
液壓系統采用變量柱塞泵與電機直聯設計,輸出壓力 25MPa,通過電磁換向閥組分配油路。前支腿雙缸并聯結構通過同步分流閥確保位移偏差≤±2mm,后支腿驅動輪組通過編碼器反饋實現同步精度≤±2mm。在過孔過程中,PLC 實時采集各輪組位移、壓力數據,動態調整液壓泵流量,使整機重心偏移量始終控制在 ±150mm 以內。
典型工況應用
某 900 噸級架橋機在曲率半徑 R6000m 的連續梁橋施工中,通過前支腿回轉 12°、中支腿橫移 1.2m 的協同操作,實現箱梁軸線偏差≤±20mm 的安裝精度。在首孔過孔時,后支腿驅動輪組與運梁車同步運行(速度≤5m/min),通過液壓懸掛系統將輪組載荷波動控制在 10% 以內,確保松軟地基上的過孔穩定性。這種支腿協同、液壓驅動與智能控制的集成設計,為高速鐵路橋梁建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移位解決方案。
T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