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車軌道作為龍門吊運行的基礎承載結構,其精度直接影響設備運行穩定性與結構安全,測量與校正工作需遵循嚴格的操作規范,通過系統化流程保障軌道幾何參數符合運行要求。這一工作是預防車輪啃軌、減少結構磨損的核心環節,必須結合環境因素與設備特性實施***操作。?

測量工作需在嚴格的環境控制下開展。軌距測量應使用經校準的軌距尺,在軌道全長范圍內每 2 米測量一點,確保實際軌距在標準值 ±3 毫米范圍內,同一截面兩側軌距偏差不得超過 5 毫米。高溫環境下需特別注意熱脹冷縮影響,應選擇在日間溫度較高時進行測量,重點檢查是否出現因溫度應力導致的軌向偏移或接頭擠嚴(俗稱 “瞎縫”),連續出現 3 處瞎縫時必須立即處理。水平與高低偏差測量需使用水準儀,每 2 米長度內高低差控制在 5 毫米以內,通過沿軌道縱向連續測量繪制高程曲線,識別沉降或隆起區域。直線度檢查可采用目視瞄準軌頭下顎的方法,配合經緯儀確認軌道中心線偏差,確保直線段每 10 米偏差不超過 3 毫米。?
校正操作需按 “先機械調整后固定強化” 的順序實施。軌距調整通過松動軌道壓板螺栓,利用千斤頂微量推移軌道實現,調整后需用軌距尺復查確認,確保偏差在允許范圍后按規定扭矩緊固螺栓(通常為 30-40N?m)。水平高低校正需在軌道底部加減墊板,墊板層數不超過 3 層,總厚度控制在 10-20 毫米,相鄰墊板搭接長度不少于 50 毫米。對于接頭部位,若間隙超過 5 毫米需更換接頭夾板,同時根據環境溫度預留伸縮縫,高溫季節可適當減小間隙,低溫季節增大間隙,避免因溫差產生的應力導致軌道變形。軌道直線度校正需以經緯儀定位的中心線為基準,通過松緊側向固定螺栓逐步調直,每調整一段距離需再次測量驗證,防止累積偏差超標。?
安全與驗證機制是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。作業前必須切斷設備電源,設置 “禁止合閘” 警示標志,采用雙人作業模式確保相互監護。校正完成后需進行空載試運行,觀察大車運行是否平穩,有無異響或跑偏現象,同時用軌距尺隨機抽查 3-5 個點位確認參數穩定。日常維護中應建立軌道狀態記錄臺賬,每周檢查軌道螺栓緊固情況,每月測量軌距變化趨勢,雨季或高溫季節增加檢查頻次,通過持續監測及時發現潛在偏差,形成 “測量 - 校正 - 維護” 的全周期管理體系,為龍門吊安全運行提供基礎保障。
T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