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波杭州灣新區十一塘高速公路工程中,杭州灣大道高架橋左幅采用 2 套 DXZ50/2100 移動模架施工,其作業區與標段內預制梁場直線距離僅 60 米 —— 梁場承擔互通區 320 片預制箱梁生產,兩者共用進場道路與混凝土攪拌站,鄰場施工的協調效率直接影響整體工期。這種布局在國內橋梁工程中極為常見,早期因缺乏統籌曾出現運梁車與模架配件運輸車輛擁堵、混凝土供應斷檔等問題,后通過系統性協調機制實現高效聯動。?

空間布局的科學劃分是協調基礎。項目團隊在施工前期便劃定 “三區兩帶” 分隔體系:模架作業區與梁場間設置 8 米寬硬化緩沖帶,避免龍門吊與模架支腿碰撞;共用材料場按 “先到先存、分區取用” 原則劃分,鋼筋加工區預留模架專用通道,確保數控彎曲機加工的現澆梁鋼筋與預制梁鋼筋互不干擾。運輸通道實行 “分時單向通行” 制度:每日 6:00-10:00 優先保障梁場運梁車進出,14:00-18:00 專供模架的型鋼、模板運輸,通過協調小組提前 24 小時發布通行計劃,徹底解決了前期日均 3 次的擁堵問題。?
工序銜接的***把控是核心環節。兩者最易沖突的混凝土供應通過 “雙軌調度” 化解:共用的攪拌站為模架現澆梁開辟 “連續供料專線”,每次澆筑前 48 小時由協調小組鎖定供應量,梁場則調整生產計劃,將預制梁澆筑安排在模架養護期進行。設備作業實行 “時間窗口” 管理:模架過孔需占用鄰場側吊裝空間時,提前 3 天告知梁場暫停龍門吊作業;梁場進行大型構件吊裝時,模架則處于模板調試的靜態工況,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共享設備運行狀態,避免交叉干擾。?
組織管理的協同機制是保障。參照現澆梁施工協調經驗,項目成立由模架班組、梁場負責人、監理工程師組成的專項協調小組,每周召開現場會議解決問題,建立 “問題反饋 - 方案制定 - 執行驗證” 閉環流程。針對突發情況制定應急預案:曾因暴雨導致模架澆筑延期,協調小組當即調整梁場混凝土供應順序,優先保障現澆梁連續施工,同時將預制梁養護周期延長 2 天,既避免質量隱患,又未影響整體進度。?
該案例印證了鄰場施工的協調核心:以空間劃分為基礎,以工序銜接為關鍵,以組織機制為保障,通過***管控實現移動模架與梁場的 “并行不悖”,這也是國內同類工程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經驗。
T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