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動頻譜分析是診斷橋式起重機機械故障的核心技術,通過量化振動信號頻率成分實現隱患預警。以下從技術原理、實施流程及維護要點展開說明:

一、核心監測原理
振動頻譜分析通過加速度傳感器采集振動信號,經 ** 快速傅里葉變換(FFT)** 轉換為頻譜圖,識別異常頻率特征。正常運行時,頻譜能量集中在設備工頻(如電機轉速頻率)及齒輪嚙合頻率。典型故障特征包括:
不平衡:工頻(1X)幅值顯著升高;
不對中:出現二倍頻(2X)或三倍頻(3X);
軸承損傷:高頻段(2kHz~10kHz)突發能量峰值,伴隨軸承特征頻率(如外圈故障頻率 BPFO)。
分析需遵循 GB/T 10084 標準,確保頻譜分辨率與采樣頻率匹配(建議采樣頻率≥2 倍***分析頻率)。
二、監測實施流程
測點規劃
優先選擇驅動電機軸承、齒輪箱輸入軸、車輪軸承等高振動區域,每臺設備設置 3-5 個測點。
傳感器安裝需垂直于被測表面,用磁座或環氧樹脂固定,避免松動導致信號失真。
設備校準與參數設置
傳感器每季度用標準振動臺校準靈敏度(誤差≤±2%),頻譜分析儀驗證頻率響應范圍(建議覆蓋 0-10kHz)。
輸入設備額定轉速、齒輪齒數等參數,設置預警閾值:工頻幅值超過歷史均值 150%、高頻能量突增 30% 時觸發報警。
數據采集與分析
動態監測時采樣頻率≥10kHz,靜態監測每季度 1 次。重點分析頻譜峰值頻率、能量分布及相位變化。
建立歷史頻譜庫,對比趨勢:若某測點 1X 幅值連續 3 次增長 20%,需立即排查機械松動或部件磨損。
三、維護檢查重點
日常巡檢
每周檢查傳感器接線是否牢固,用萬用表測量絕緣電阻(應≥100MΩ)。
高溫區域(>60℃)每半年更換耐高溫傳感器,潮濕環境每月清潔探頭并涂抹防潮膠。
周期性校準
頻譜分析儀每年通過計量機構校準頻率精度(誤差≤±1%),檢查采樣時鐘同步性(偏差≤0.1ms)。
驗證傳感器安裝底座剛度:用手敲擊底座,頻譜圖應無明顯共振峰(如固有頻率>5kHz)。
環境干擾控制
強電磁區域(如變頻器附近)采用雙層屏蔽電纜,信號地線單點接地。
振動劇烈部位(如大車軌道)加裝橡膠減震墊,降低背景噪聲干擾。
四、典型故障處理
工頻幅值異常升高:
檢查電機轉子動平衡(允許殘余不平衡量≤5g?mm/kg);
用激光對中儀校準聯軸器(平行偏差≤0.05mm,角度偏差≤0.05°)。
高頻能量突增:
用聽診器監聽軸承運轉聲,結合包絡分析確認是否存在剝落或裂紋;
更換損傷軸承時,需同步檢查潤滑脂狀態(建議每 200 小時補充鋰基脂)。
齒輪嚙合頻率邊帶:
檢查齒輪齒面磨損(允許磨損量≤齒厚 15%);
調整齒輪嚙合間隙(標準值 0.15-0.3mm),必要時更換齒輪副。
TEL